跳到主要內容

智商與社交︱ElenaForesight

過去幾十年裡,心理學家們積極地研究人類在什麼情況下會過得更快樂;或許,這跟人類大腦在演化過程中的適應問題有很大的關係!

☆°.﹒☆°.﹒ ☆°.﹒ ☆°.﹒ ☆°.﹒ ☆°.﹒☆°.﹒ ☆°.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my friends: How intelligenc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friendship affect modern happiness

Article Norman P Li, Satoshi Kanazawa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107(4), February 2016 , Pages 675–697


前言:這一篇文章收到許多反饋,在熱烈的討論過程後,難免想要做一下讀前註記

1.    智商不代表一切!成功的人生,對每個人的定義不同,自己的人生自己定義。但可以從這篇論文中確定的是,智商高一點的話,生活品質以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都會有比較高的機率獲得提升;而每個人都能靠自己的力量提升智商,有關這一個觀點,可到站內的另一篇文章「閱讀,真的很重要 !」延伸閱讀。

2.    智商高的人,並非全部都不喜歡社交,這就是一篇研究統計;根據這一篇研究的內容,更好的說法,或許可以是--智商較高的人,對幸福及成功的判定與其他人不同。

3.    喜不喜歡社交,跟智商沒有絕對對應關係,還要考量人格特質、家庭、環境等多元因素。

4.    大智若愚,或許更快樂些。

5.    歡迎推薦與這篇文章標題論點反向的論文給我導讀,聯絡方式在About

智商高=不喜歡社交?這句話某個角度來看是完全正確的!

🔮不喜歡社交,並不等於不擅長社交,更不等於社恐;有一些人,只是單純不喜歡社交。

2016年,英國心理學學術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發布了一篇針對積極心理學與進化心理學的研究報告,內容在探討智力、人口密度和友誼等因素與"幸福"之間的關係。或許是議題特別,或許是歷有年所,這一篇研究在網路上已有許多文章提及;不可否認,在偶然知道這一篇期刊論文後,也讓我產生了極大的解析慾望,所以這一次,就用論文導讀的方式來看看這一篇有趣的文章。

研究一破題就指出,一個人對生活的滿意度絕對與智力有關,研究人員選擇了以人口密度社交頻率作為研究的變量因素,並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一般情況下,人口密度與生活滿意度呈負相關、與社交頻率呈正相關;但同樣的情況與智商進行關聯,則意外發現聰明的人在與朋友交往頻繁的情況下,生活滿意度(即其主觀幸福感)就會隨之愈低!

🔮對於智商高的人而言,影響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大致上與效率、對等,以及獨立性有關;或者可以簡言之,就是能不能過愜意、便利、不麻煩、受尊重,而且能一邊做自己喜歡的事,或者過有成就感的生活。

研究的第一個篇章,先針對 "The savanna theory of happiness" 進行討論,這一個用詞,在網路上可以查到幾乎口徑一致的中譯詞;不過從整體詞議上來看,會比單純的字面翻譯更清楚:由於人類大腦的進化方式,前人的幸福感是可以"遺傳"給下一代的,包含會增加幸福感及會降低幸福感的人事物。但又因為智力較高的人通常具有解決演化問題的能力,所以這個理論在智商高的人身上常產生例外。一段很直接、可能傷人,但卻讓我覺得有趣的內文說法:

聰明的人因為擁有高智商,所以更有能力解決人類進化過程中產生的新興問題;
換句話說,高智商的人在理解和處理問題時可能面臨較少的困難。

相比之下,不那麼聰明的人在處理進化中的新問題時可能面臨較大的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人腦便會受制於演化經驗,讓生活的滿意度受到進化的約束。

意即:智商高 => 能力好 => 對生活滿意程度的判定與常人不同

研究中選擇了2個可能影響生活滿意度的項目進行實證測試:人口密度和友誼。

人口密度
發達經濟體中,居住在偏鄉的人比居住在城市的人還要容易感到快樂。因為都市生活常常參雜許多複雜的問題,而長期處在糟糕的感覺與狀態下,失序、疏離、焦慮、憂鬱、壓抑等 "文明病"發生的頻率非常高,這也是直接影響到幸福感的主要原因之一。
"The savanna theory of happiness"
給予解釋,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古人多半生活在大約150人左右的群體中,每當群體數量超過150-200時,就會分裂成2個群體,因為這樣能使得合作互惠的情況一如既往地容易實現一但規模遠大於這個數量,人們就會因為人口密度過高而造成大腦的不適感,使得幸福感大幅下降;不過這樣的負面影響對於智商高的人來說,相對偏低。

研究方法:針對15,197 18-28 歲的個體進行訪談,並以為全球生活滿意度為應變數 (Dependent variable),人口密度及智力為自變數 (Independent variable),性別、年齡、種族 (非裔美國人/亞裔美國人/美洲原住民/美國白人)、教育、婚姻狀況等為控制變數 (Control Variable)
所獲得的研究結果顯示,生活環境中的人口密度與150人這個研究數字愈相近的受訪者,對生活的滿意度就愈高,並且人口密度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聯在智商較低的個體中,明顯大於智商較高的個體;而智商高的人較能理解、較能從容應對在高人口密度地區發生的新奇事物,所以在人口密度高的情況下,智商高的人生活滿意度平均較高。
有趣的研究資訊是,高智商的個體並沒有為了生活滿意度而選擇遷徙到城市地區,低智商的個體也沒有因此選擇移居到農村地區。 這或許是因為一般人還沒有意識到人口密度與智力對幸福的影響,再者也可能是因為被研究的對象受到教育、工作和家庭等限制,而無法自由地想去任何地方。

友誼
根據一些研究幸福感的文獻指出:生活滿意度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之一是社會關係,尤其是友誼;而友誼能增加幸福感的原因,是因為能滿足一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並且這些需求只能被朋友滿足,例如分享、擴散,以及凸顯自己的重要性等等,而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友誼對人類的生存與繁衍非常重要。
研究中提出一項實驗:參與者一起玩一個遊戲,只要賺了錢就會被群體排除,輸了錢就會被群體接受;結果是,儘管錢賺得比其他人多,但被排斥的人仍然會覺得痛苦
不過,現今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愈來愈偏重進化的駕馭能力,例如:如何適應互聯網、政府、銀行、公司、信託和法律體系的演變,並且從中運用多元資源來獲益。而朋友和盟友間的互惠合作,已不再能滿足基本需求,反而是與陌生人或匿名者交流的需求大增,因此友誼在日常生活而言,是否相比就不那麼重要?可以確認的是,這樣的演變會減少與朋友的接觸,"The savanna theory of happiness"表示這樣很可能會讓人類的大腦難以理解和難以應對生活,而這種困難就可能會降低人的主觀幸福感。
一段殘酷的句子在這一部分被提出:智力較低的個體可能會因為友誼的獲取量不足,而產生強烈的不適應感

研究方法:參與者、應變數 (總體生活滿意度)、自變數之一的智力和所有控制變數,都與人口密度的研究相同,不同的是「與朋友社交的頻率」這個自變數。
所獲得的研究結果顯示,只要先將婚姻這項變數控制住,受訪者的生活滿意度就會與朋友社交的頻率呈現正相關;即,智商較低的人中,與朋友交往的頻率對生活滿意度有顯著的積極影響 (與朋友交往較多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愈高),因為這樣比較容易應對演化過程中產生的新事物。同時,研究統計也顯示,對於較聰明的人而言,太頻繁地與朋友交往會降低他們的生活滿意度,不過這並不代表智商高的人沒有朋友或朋友不多。

過去幾十年裡,心理學家們積極地研究人類在什麼情況下會過得更快樂;而本研究提出了 "The savanna theory of happiness",認為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因素除了包含在特定情境中獲得的反饋,以及人類演化過程中經驗的累積,並且更進一步表示,生活滿意度的"遺傳的因子",其影響在智商較低的個體中可能比智商較高的個體更大

另外也有一項資訊:隨著技術的進步,人與人的互動和社交的方式已從唯一的面對面,增加為多樣的線上社群媒體,但據統計, Facebook 的使用與憂鬱症有關,這便表示社群媒體並不能有效地取代與朋友的面對面交流

本篇研究以人類進化的創新觀點來進行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並從中解釋了為什麼在鄉村的美國人往往比城市的美國人更快樂,以及為什麼與朋友交往頻繁的美國人會比較快樂;文章內容也討論了許多現代社會弊病可能源自於人類大腦在演化過程中的適應問題;整篇研究涵蓋了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合作關係、人際關係、臨床健康,以及工商心理學。

🔮智商高的人並不是完全不喜歡跟朋友在一起,也不會因為跟朋友在一起時而感到不快樂,重要的是
這樣的社交在工作上、生活上到底值不值得,是否是無用的社交?
能不能解決問題?
是不是在浪費時間?
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重點」?
是否只是以吃喝玩樂當作交際手段,而忽略解決問題的本質是能力?

所以,智商高的人更可能在看透這幾點後,要不勉強忍受、避免突兀,要不偏重選擇跟自己在同一個頻率的朋友交往,要不寧願回到自己的舒適空間、輕鬆面對困難。

德國哲學家Arthur Schopenhauer說:天才幾乎都不善於交際,因為還有什麼對話能像自己的獨白如此充滿智慧而令人愉悅呢?

🔮最後,無論智商高低,友誼,質比量重要。然後,如果妳不喜歡沒有意義的社交,可以順便看看智商有沒有115~

註:
1.The savanna theory of happiness
;一般繁體中文的網路資訊翻譯為"快樂莽原理論""稀樹草原幸福理論"、簡體中文的網路

 

留言

熱門文章

留薪+留心=留才︱人才永續

員工寧願降薪也要換工作! 最簡單,也是最大的原因: 企業內部管理與文化出了問題,員工的心留不住了。

Open AI Sora,是恐慌的開始,還是美好未來的起點?︱ElenaForesight

OpenAI  推出   高品質影片生成式  AI 「 Sora 」後,在全球掀起熱烈的關注,即便在還沒有對外開放,「 Sora 」也在網路媒體上引起一窩蜂的討論。

抖音腦,怎麼辦? 閱讀,真的很重要 !

隨著短影音的盛行,多數人改變了資訊吸收的習慣。隨著"錯誤訊息傳遞"或"影響人類的學習效率"等議題浮現,妳(你)覺得閱讀,重不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