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不是老鼠烏托邦! ︱25號宇宙

真正的烏托邦絕對與政府的政策規劃與推動緊密相關,而這些政策是為了短期利益目的,還是國家永續,值得深思熟慮。

☆°.﹒☆°.﹒ ☆°.﹒ ☆°.﹒ ☆°.﹒ ☆°.﹒☆°.﹒ ☆°.

Death Squared:The Explosive Growth and Demise of a Mouse Population

Article  John B Calhoun
Proc R Soc Med. 1973 Jan; 66(1 Pt 2): 80–88.

少子化已造成全球在社會、經濟與國防上的重大問題,縱然許多專家提出應對這個負面趨勢的辦法,但仍久久未見成效。2024上半年,一則少子化將導致日本"消失"的報導中提到,再這樣下去,至2720年,日本恐怕會只剩1名兒童。

姑且不論人類因既有的社會經濟地位,以及教育背景造成的生育意願差異,先來看看這一篇有趣的老鼠(物種)存亡研究論文:

1973年John B Calhoun提出了以老鼠為實驗,進而衍伸生命及其物種進化的議題;這一篇論文是以老鼠作為一個代表性物種,然後對其進行存亡研究;文章一開始先列出一個 "第二次死亡" 說明表 (在這一篇研究中,第二次死亡即肉體死亡,而第一次死亡則是指社會與精神層面上的死亡);姑且不論研究者因個人宗教信仰而產生的遣詞內容,這一個 "第二次死亡" 表中提及,從生物及生態層面來看,提高生物死亡率(非自然老化) 的原因 包含:

  • 遷徙 (移民):當生物因故無法在原生地,或者對生命最有利的棲息地生活,而被迫需要移居至陌生或對生存不利的地區生活;在移動的過程,或者適應新棲息地的期間,都會面臨死亡率急遽提升的風險 (即 新環境適應風險)。
  • 資源短缺:食物和飲用水的不足或劣質,絕對是造成生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棲息地的生存資源缺乏、居住環境不良等等,所導致的後果不只是單一生命的消逝,還會引發生物因無法順利繁殖而衍生的物種存續問題。
  • 惡劣天氣:自然災害會導致生物產生對環境適應上的困難 (這裡指的是在已適應環境中,遭遇變故而發生需要重新面對適應的問題);除了洪水和火災,致災性的強風、焚風、強降雨、冰雹、雷擊、颱風、暴潮,甚至濕度或溫度上的轉變,除了會提升非自然的死亡風險,也可能會造成動物的生理機能問題。
  • 疾病:雖然大部分的動物擁有一定的能力來抵抗寄生蟲、細菌,以及病毒的入侵,但仍然需要頻繁地面對各種不同的流行病、不斷出現的新興疾病,例如:近兩年,人類不停地與COVID-19及其變異株對抗,至今仍無法獲得有效紓困。
  • 獵食:每個生物在生存的過程中都會面臨補食與被捕食,而這些過程常常與死亡鏈結在一起。

基於上列的原因,在自然界中,生物 "壽終正寢" 的機率並非100%,所以,每個物種都發展了必要的繁殖能力,用以補償因自然老化以外的死亡。

在這個研究中,作者給予具特殊條件的生存環境,用以降低實驗鼠因非自然老化而造成的死亡風險:   

 ①:居住空間 (範圍)

建造封閉、安全且空間充足的實驗環境 (研究中稱為25號宇宙,是一個足夠3,840隻老鼠悠閒居住的空間)空間四面牆的高度足以防止老鼠在實驗中發生遷徙 (移民/脫離困境的行為。可是,其實對於第一次進入環境的老鼠們而言,這就是遷徙,所以牠們總是要面對一次無可避免的陌生環境適應問題。

條件 ②:充沛的生存資源 (食、住)

給予充足的食物與飲用水 (食物足夠9,500隻老鼠食用、水資源則足夠供應6,144隻老鼠飲用),以及具彈性的居住空間 (在空間中存在2,200隻老鼠的情況下,仍20%的閒置空間可供老鼠們自由選擇居住,獨居或群居接無虞)。在研究者以提升資源可用性的作法,可以讓老鼠們在一定的繁殖數量下"住、食無憂"

條件 ③:舒適的室內環境

除了實驗環境坐落於室內,免除了惡劣天氣的生存問題,同時也給予適當的溫度與通風控制,創造對生物生存有利的氣候與環境

條件 ④:採取疾病預防措施並全程落實

透過選擇特定的健康鼠種以降低流行病發生機率,以及定期環境整理 (ex.糞便及食物廢棄物的清除),以便從實驗開始前就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並且確實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落實。

條件 ⑤:安全的生存環境

給予沒有捕食者存在的安全環境盡量讓實驗鼠們可以壽終正寢 (在自然老化的情況下死亡)。

🐭🐭🐭🐭🐭🐭🐭🐭🐭🐭🐭🐭🐭🐭🐭🐭🐭🐭

然後,實驗開始了........

首先,研究者表示,在上列 5 項條件的環境中,大多數的老鼠活到了800天,這相當於人類的80歲,而在這期間,成年老鼠的最佳數量是150隻。

經過是這樣的........

第 1️⃣階段:進入並適應新環境 (Phase A)

將4對 48 天大的第一批特選老鼠放入研究者設定好的實驗環境,雖然這個環境有豐富的食物與水資源,並且居住空間多樣且充裕,但因為這時處於實驗開始階段,對實驗鼠們而言是新進入的環境 (新移民),所以這8隻老鼠在歷經動盪的104 天後,才開始孕育出第一批後代。

(這一階段同時可以看出,生活環境的變動會直接影響到新生命的孕育)

第 2️⃣ 階段:爆炸性繁衍 (Phase B)

在這一個階段,實驗鼠們適應了新環境,所以族群數量開始呈指數級增長。實驗鼠們移入實驗區後的第315天,牠們的繁殖數量已經達到620隻,"鼠口複利"的成果在這個階段顯露無遺。

不免俗地,在這個實驗環境中,一個社會已經形成,包含組織階級、統治地位、社交參與等等社會現象陸續出現,而這些生存指標同時也與雄鼠的生育能力相關。在這個 "繁榮的社會" 下,有多達470 隻的未成年小鼠,因為受到成年雌鼠的完善照顧而產生早期社會化的跡象 。至此,在這個社會中,年輕老鼠的數量是成熟老鼠的3倍多,而這個數字遠大於正常生態死亡因素發揮作用時的數量。

(這一階段同時可以看出,受到父母細心照顧的小孩,較容易長成為符合社會期待的"人格")

第 3️⃣ 階段:繁殖趨緩 (Phase C)

第 315 天之後,實驗鼠的繁殖速度進入趨緩,雖然在第560天達到2,200隻,但鼠口的增長率已下降近3倍。經過研究者觀察,其中最大的原因為:

  • 在自然生態環境中,如果 "年輕人" 的數量佔多於其他年齡層,尤其是中壯年,那麼這些 "年輕人" 就會因為無法獲得適當的社會地位而引發遷徙的行為。但這個實驗的研究者並不給予移民的機會,所以隨著年輕老鼠愈來愈多,整個社會體系中的角色爭奪事件也就跟著增加。爭奪失敗的公鼠在身、心靈上產生退縮,牠們會孤僻地聚集在一起,也會互相攻擊,身上常常傷痕累累,如此落入攻擊性持續增加、防禦力不斷下降的惡性循環。
  • 攻擊性的增加與防禦力的下降,讓老鼠們的飼育環境與居住品質愈趨惡劣,這樣的負面情況讓成年母鼠的受孕與哺育意願大幅降低,再加上為了尋求更好的生存資源,母鼠會產生更換居住地點的行為,但又因為研究者不肯給予移民的機會,所以牠們只能從封閉實驗環境中的一個空間移到另一個空間,負面情緒愈發擴大。許多幼鼠在母鼠更換居住地點的過程中被遺棄,而面臨早期獨立的生活需求 (到了這一階段的中期,幾乎所有的幼鼠都會被母鼠遺棄),這會使得他們的社會行為與求生能力的發展不足,當然就會為下一階段的物種滅絕埋下了無法逆轉的種子。

(這一階段同時可以看出,惡劣且違反生物天性的生存環境,不但會導致生育及養育的意願下降,更會影響生存能力的發展)

第 4️⃣ 階段:走向滅絕 (Phase D)

第560天開始,實驗鼠的生育率驟降,一些母鼠開始喪失生育能力,一些公鼠開始出現 "過份注重外表" 的行為,研究者表示 "牠們美麗、不具攻擊性,但對異性毫無興趣;牠們個性變得自閉、不喜歡社交,每天的生活重點就是吃、睡,還有打扮"。

即使後來研究者嘗試將這些老鼠轉移,放到環境較好的另一個空間中,牠們仍然沒有恢復正常社會行為,也沒有與異性繁衍後代的慾望,這時已呈現物種滅絕的不可逆局面。

在"獨自美麗"現象的急遽擴大之下,雖然這個階段的早期仍有少數幼鼠出生並存活,但在第 920 天之後,老鼠的出生率已降為0,再也沒有新生鼠出現;直至第1,780 天,25號宇宙中的最後一隻公鼠死亡,這個實驗中的唯一物種滅絕。

"求偶、母性照顧、領地防禦,以及群體間的社會等級與組織" 這些都屬於複雜行為,對於所有生物而言,失去這些複雜的行為意味著物種趨向滅亡 。那麼,讓老鼠們失去物種繁衍能力的原因是甚麼?高密度的社會結構?密集的群體接觸?或者是源頭:違反天性的實驗環境?

🐭🐭🐭🐭🐭🐭🐭🐭🐭🐭🐭🐭🐭🐭🐭🐭🐭🐭

作者表示,這篇研究與其結果可以延伸至所有哺乳動物,包含人類,他給予一些見解:

當一個社會擁有充沛的資源,不愁吃喝、不愁居住、環境安全且舒適,並且在"限制的區域"當中還擁有絕對的自由與自主權...

在初期,"狀似"完美的社會,會使得生物的數量快速增長,直至 "年輕人" 的數量佔比多於其他年齡層;可是即便 "有為青年" 眾多,但社會的一些重要資源仍然掌握在中壯年人的手上;在這種情況下,為求社會地位與價值的提升,通常會發生 "遷徙" 的行為以紓解生活上的各種不平衡,但在實驗的限制下,這群受實驗者全體面臨 "沒有辦法移民" 這件事,生活愈發窘迫,於是陸續上演爭奪與攻擊事件,更導致社會的快速崩潰!

在社會趨近崩潰前,成年者因為生活品質不佳,而失去生、育後代的意願,接著物種就會因此 "進化";老天爺會將生物不需要的東西 (生育能力) 拿走;然後大家開始把生活重心放在一些與物種繁衍關係不大的事情上,至此,物種滅絕已不可逆!

🐭🐭🐭🐭🐭🐭🐭🐭🐭🐭🐭🐭🐭🐭🐭🐭🐭🐭

這一篇研究雖然久遠,但却十分熱門。

排除"人類與其他物種本質不同、智商不同,所以這篇論文結論的 "行為沉淪" 不能用來預測"人類存續"這個議題。

網路上有許多人針對這個研究內容給予講解與評論,諸如:過於自由及富裕的社會造成的物種沉淪、人口密度與社交密度不當造成的生物身心變化、研究議題衍伸至人類而應引以為鑑、動物有沒有資格與人類相提並論。

我看到的是生物天性限制、當權者施政錯誤不適當干預以及不適當干預問題!

妳沒看錯,我也沒寫錯,有兩個不適當干預!

Calhoun雖然致力於物種生存影響因素的研究,但卻鮮少人留意他的實驗前提:限制居住範圍!他聲稱建造了對老鼠最有利的實驗環境,但這個"狀似完美"的社會一開始便給予違反生物天性、最不利生物生存的環境--完全限制遷徙!(這是第一個"不適當"干預)

這根本不是老鼠的烏托邦,是"執政者"自以為是的烏托邦!

發現了嗎!在這個實驗中,"物種滅絕" 並不是因為環境不好,也不是因為吃不飽,而是因為這個環境看似居住自由,但其實只是一個豐衣足食的監獄!在這個環境中,某些地方 "管太多"、某些地方"沒人管" ,然後便引發社會動亂、社會交流混亂。(這是第二個"不"適當干預,簡單地來說,是在社會發生問題時,不做適當干預)

生活在25號宇宙的實驗鼠們雖然生活富裕,但面臨生存危難時,卻不能依其自由意志及時地 "換個環境生活",只能終身困在25號宇宙無法逃脫,便因此造成心理與身理健康的問題,導致不願意生小孩、生了不願意養的心態;而造成這些結果的起源,就是--無法讓生命在需要的時候,及時找到出路!

根據美國CIA公布資訊,2024年全球生育率排名預測中,臺灣位於最末位 (最後三名都被當初的亞洲四小龍佔了),當中提到的日本也位居倒數16;這樣的生育率發展方向與這篇研究內容之間的關係待議,但絕對與政府政策的規劃與推動有關,包含 世代交替的資源完善、居住正義、安全且友善的生存環境等等,而這些政策是為了短期目的,還是國家永續,值得深思熟慮。

好啦,接下來就交給有智慧的政策制訂者啦!

🐭🐭🐭🐭🐭🐭🐭🐭🐭🐭🐭🐭🐭🐭🐭🐭🐭🐭

有趣的是,我在寫這篇文章的尾聲時,剛好看到了馬凱老師近期的全球政經周報,其中談到:過於放任自由或過於干預的政策都會造成社會問題,政府對於國家及人民管理的拿捏,必須靠政治家與經濟學家的智慧。(10:00~18:28)

  1. 有關 25號宇宙 (Universe 25):Sprouts老高與小茉
  2. 人類與其他生物必然存在差別,但人類的心理健全發展也與社會的可控性與互助性相關,並且,在遭遇困境時,也必須要有足夠的智商與社會經驗,才能尋找對的人來協助!
  3.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Life will find its way out.)」名句經典出自1993年電影「Jurassic Park」。
  4. 從結果論的角度來看,25號宇宙很好地呼應了 美國政治家 Patrick Henry 說的名言「不自由,毋寧死!」
  5. 霸凌其實也是一種變形的25號宇宙:一個小孩在一個充滿霸凌的學校學習,想轉學,不行!不想上學,卻又被大人們壓制著一定要去學校。縱使學校給予豐富且健康的營養午餐,但每天卻得面臨言語與身體上的傷害,那麼,小孩子的身理與心理能健康成長嗎?
  6. 為什麼類似25號宇宙的霸凌舉例用學校,不用職場?
    🏫因為,學校霸凌的起因與持續,必定包含:成年人對未成年人的天性限制、管理錯誤,以及不適當干預:不形塑健康的學習環境、不給予合適的生存環境、"不適當"干預學習環境的選擇、"不"適當干預不正常學習環境的改變。換句話說,除了被霸凌者放棄自救等等其他多項原因,霸凌的究因中,也必然包含:成年人運用權威-不讓未成年人可以擁有
    正常學習環境的選擇、成年人採取漠視-不讓未成年人可以擁有生存環境改變的機會
    🏢這種情況放在成年人專屬的職場(霸凌)環境,或許更適合討論智慧的成長 (懂得判斷,並優化自己的選擇),以及心理的壯大 (好的時候平常心,壞的時候斷捨離)。
  7. 被霸凌者放棄自救,這個偏心理學的角度雖然沒有在這一篇文章中被深入討論,但不表示這個議題不重要!

留言

熱門文章

如果聰明的人說謊–所羅門的偽證

流體智力確實與說謊的能力呈正相關。高認知能力的說謊者通常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提供具有說服力的謊言。

留薪+留心=留才︱人才永續

員工寧願降薪也要換工作! 最簡單,也是最大的原因: 企業內部管理與文化出了問題,員工的心留不住了。